悬案天涯十大悬案之朱令铊中毒
2016-10-1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天涯悬案系列社长整理得最沉重的一期,一个年轻有为的少女,就这样被毁了一生,实在是太让人气愤了!网上对凶手的说法不一,但显然的一点应该是证据不足,杀人动机有、杀人条件有、但是没有杀人证据、这案件之“悬”悬在你明明知道她是最有可能犯罪的人,但是却无证据证明。
社长希望大家冷静一些,合理看待这一期案件。不能说什么就是什么。
后期会把,天涯论坛十大悬案陆续更完的。
悬案系列关键词:南大、天涯、悬案
虽然此案能否当的了"悬案"二字仍颇有争议,但考虑到案件当时的反响和轰动,我还是把它给列了出来。 简单描述: 一位曾经风华正茂的清华大学女高材生,如今却近乎失明,由于脑部萎缩她只能整天坐在轮椅上,由年近古稀的父母照顾……而这一切都缘于11年前一起离奇的“铊”中毒事件。其家人一直存疑,她从未接触过“铊”,那么这“铊”毒是谁投的呢?然而,历经11年,这一谜团仍未解开。 朱令介绍: 朱令曾生活在一个美满的四口之家。父亲吴承之是上海人,今年66岁,退休前曾任国家地震局高级工程师;母亲朱明新是吴承之的同班同学,今年65岁,退休前是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高级工程师。 朱令和姐姐吴今不仅学习上出类拔萃,而且弹得一手好钢琴。1989年4月,当时正在北大生物系学习的吴今在一次野外春游时失踪,三天后人们在一个悬崖下面找到了她的尸体。事后警方排除了他杀的可能,事情被定性为意外。 姐姐的意外影响了朱令的生活,1992年,朱令在高考时,放弃了原本一直向往的北京大学,转而报考了清华大学。同年9月,她顺利地进入了清华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及仪器分析”专业学习。 除了会弹钢琴,朱令15岁开始练习古琴,1992年秋天,她成为了清华学生乐团民乐队的一名成员。凭着自己的天赋,朱令还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中阮(一种类似吉他的弹拨乐器),并很快成为乐队骨干。1993年5月,清华民乐队参加了北京高校民乐汇演,朱令的独奏和有她参与的合奏节目取得了好几个奖。朱令还和清华艺术团一起去郑州巡回演出。 朱令聪明开朗,功课从不用父母操心。同学笔下的朱令更是美誉多多:“她的优秀是自外及内的,是全方位的,迄今为止,我还未曾见过如此完美而优秀的人。”
案情经过: 1994年11月24日,是朱令21岁的生日,平时,朱令的父母会给女儿在家里过生日,但是这一天朱令却说不能回家了。她正准备12月11日的一场清华民乐队的专场演出。这是一场为纪念“一二·九”运动而做的演出,将在北京音乐厅举行。这让朱令十分重视。 1994年11月24日,是朱令21岁的生日,平时,朱令的父母会给女儿在家里过生日,但是这一天朱令却说不能回家了。她正准备12月11日的一场清华民乐队的专场演出。这是一场为纪念“一二·九”运动而做的演出,将在北京音乐厅举行。这让朱令十分重视。 吴承之决定请女儿在学校附近吃饭,替她庆祝生日。点菜时,朱令告诉父亲自己这几天肚子有些不舒服,吃不下东西。“那你就简单吃点。”吴承之说。对于女儿的不适,父亲以为是排练和上课累的。 但事情并不像吴承之想的那么简单。从12月8日起,朱令因疼痛无法进食,同时开始大把掉头发…… 12月11日晚上,清华大学民乐队专场演出在北京音乐厅如期举行,朱令以一曲《广陵散》的古琴独奏技惊四座。在台上,身着白衣长裙的朱令神采奕奕,但是坐在台下的吴承之和朱明 新夫妇却十分担心,他们知道女儿是强忍着腹部的巨痛坚持演出的。演出结束后,朱明新专门到后台找到女儿,见朱令脸色不太好就劝她一起回家。但朱令坚持要和同学们一起将道具运回学校再回家。 朱令第二天回到了家里,她告诉母亲:“肚子疼得实在受不了了。”医院,医生只开了一些止痛药。几天后,朱令的情况越来越糟,不但腹痛加剧,头发也大把脱落,短短几天工夫,朱令的一头长发几乎落尽了 12月23日,医院,在接受了中医和西医的交替治疗后,朱令的疼痛有所减轻。 1995年1月23日,因放心不下课程和实验,朱令坚决要求出院。 后来,朱明新夫妇才知道,朱令的种种症状都是铊中毒的表现。 二次铊中毒致生命垂危 经过一个寒假的休养,朱令的身体稍有恢复,却仍很虚弱,她的头发重又长出来,由于一直没法查出是什么病,朱明新劝女儿休学一年好好养病。但朱令还是去了学校。 “她有太多的计划要去实施,要继续学琴;几门选修课和德语的学习就要开始了;她还要补上因住院耽误的期末考试。”年2月20日是新学期开学的日子,朱明新拗不过女儿只能把她送到学校。 从2月20日到3月3日的两个星期中,除了两个周末朱令被母亲接回家,朱令在学校待了8天。“朱令身体仍然很差,她睡在上铺,连下床拿书都很吃力。”朱明新看到女儿的状况十分担心。3月6日,朱令的病情再次恶化,“这次是全身都疼,特别是脚,碰到脚指头她都疼得受不了,连被子都不能盖”。 后来,朱明新夫妇才知道,此时的朱令是第二次铊中毒。 3月9日,医院看专家门诊。神经内科主任李舜伟为朱令做了检查后,告诉朱明新,朱令的症状极像上世纪60年代初清华大学的一例铊中毒病例,这些症状包括:掉发、神经疼痛、每个手指甲上都出现一条白线。李舜伟现一条白线。李舜伟建议朱明新赶紧到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与卫生职业病研究所做鉴定。但因设备故障,铊中毒检测没有做成 3月9日以后,朱令出现心慌、憋气、头晕、视物模糊、视物旋转等症状,医院就诊,医院以“周围神经炎,肢端红痛症”处理。3月15日,朱令出现神经面瘫,四肢感觉减退等病征。 为了解除“高度怀疑铊中毒”的疑惑,医院证实该校化学系没有铊,朱令也没有接触铊的机会。接下来,朱令的病情迅速恶化。 3月16日,朱令转入嗜睡状态,并出现中枢性呼吸障碍。3月27日,朱令被转入ICU(重症病房),靠呼吸机维持生命。3月28日,朱令陷入了长达5个多月的深度昏迷。4月5日,《北京青年报》首次披露朱令身患疑难病,生命垂危一事,引起社会 检测后怀疑有人投铊毒 年4月28日,朱令父母从他们的一个朋友那里得知,北京职业病研究所可以做铊中毒鉴定。他们急忙收集了朱令的指甲、大块掉落的皮肤,化验还需要头发,但此时朱令的头发已经全部脱落了,朱明新他们只得找出朱令第一次发病时穿的运动服,找到了一小撮掉落在上面的头发,医院收集了血液、尿、脑脊液等样品,送往北京职业病防治研究所专家陈震阳处进行化验。 当天,陈震阳即出具了检测报告,据这份报告,陈震阳认定朱令病因缘于铊中毒,且是两次中毒。因为朱令的体内存在超出致死量的铊,只可能是大剂量的口服造成的,面对这种情况,只有一种解释——有人投毒! 对于这种结论,朱明新夫妇吃惊之余当晚即找到了清华大学化学系告知此事,化学系负责人在向校方请示后,打电话向兼任清华大学派出所副所长的校保卫部长报案。 朱明新后来了解到,铊无色无味,“搁在面包里人是察觉不到的”。铊中毒一般在体内潜伏期比较长,发病时间也长,侵害病人的神经系统需要一段时间,如果及时抢救,毒物还没有侵害病人的大脑神经、视觉神经和四肢神经的话,那么病人的情况就会好一些。在接到陈震阳的报告后,协和医院采用二巯基丙醇为朱令解“铊”毒。后来在美国一位专家的建议下,改用工业染料“普鲁士蓝”解毒,经过一番周折,吴承之找到了“普鲁士蓝”,原以为药费很贵,结果买了10瓶仅用了40多元。朱令服药10天后中毒症状开始消失。 (非广告) 此时,朱令仍处于深度昏迷中,为了唤醒女儿,朱明新一有机会就和朱令说话。终于有一天,朱令对于母亲的呼唤有了反应——她能点头了。8月31日,朱令的眼睛睁开了,不久她能够听见别人说话,也能想起一些以前的事了。从能说话开始,朱令就吵着要去学校做实验、要选修计算机课、要看书。在知道自己的眼睛几乎什么都看不见后,朱令痛苦地放弃了“读书”的念头。 事实是残酷的,由于铊毒在朱令体内已经肆虐了近半年,朱令终生都将遭受严重后遗症的折磨。
天涯技术分析: 虽然官方未能还事实以真相,但万能的天涯er还是列出了一位怀疑对象。 出于对当事人的尊重和对我自己生命的珍惜,现列上怀疑原因和当事人的澄清 怀疑对象:孙维(化名苏荟) 孙维,女,汉族,清华大学92级物化2班学生,年清华大学铊盐投毒案唯一的犯罪嫌疑人。年底清华大学化学系三年级学生朱令出现了奇怪的中毒症状:秀发脱落、面肌瘫痪、发音含混、四肢无力,医院,医院束手无策,查不出病因,她的同学把她的情况译成英文发到互联网上求助,他们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回信多封,其中不少回信认为她是“铊”中毒,后经专家诊断证实。但是确诊并没有使她的病情立即好转:昔日相貌秀美、聪慧可人的女孩几乎变成了植物人。尽管当年摄入的铊剂量足以夺人性命,但是这个女孩却顽强地活了下来。孙维,朱令的同班同学,同宿舍好友,和朱令同属校民乐队的成员。是朱令中毒案中唯一曾被公安局定为犯罪嫌疑人的人,其理由是她是当时唯一能接触到铊的人,和朱令同一宿舍,且有作案时间,其作案动机就是可能是嫉妒朱令古筝弹得好,使得自己没有在清华民乐团当主演的机会。 当时警方对于案件的调查并不积极,其母亲朱明新回忆,公安部门的正式立案调查,是在报案一周后才开始的。就在这一周的时间里,朱令所在的学生宿舍发生离奇窃案,朱令的一些洗漱用品被盗窃。警方在立案两年后,才对孙维实施讯问。多年以来,朱令的父母多方奔走,催促案件的调查,并试图了解案件的进展情况,但并无效果,朱明新已经记不清找过多少次公安机关,但都没有得到任何有用的信息。警方对于媒体的采访报道也是三缄其口,从警方一系列举动来看警方似乎已经知道真凶是谁而迫于凶手背景显赫受到阻挠而对外不公布真相。而正是由于孙维与之符合的背景条件使其犯罪嫌疑最大。
生病前的朱令
生病后的朱令和父母
文末附上一篇网友整理的关于朱令案件的理解~
愿真相早日出现,愿案情得以昭雪!
你给我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