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长沙河西有人吃这种蘑菇中毒了必看
2016-1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
年8月15日星期一
〉
导语:
8月15日,一市民在自家后山上采摘野生蘑菇后带回家食用,夫妻二人先后出现了头晕、呕吐、腹泻等现象,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全力救治情况好转。医院急诊科近来接诊的第6例。
近来长沙雨水丰沛,野生蘑菇大量生长,引得市民纷纷采食。然而,野生蘑菇中夹杂的有毒蘑菇,一旦误食可造成食物中毒甚至死亡。最近因误食毒蘑菇导致中毒的事件明显增多。
根据长沙疾控提供的数据,蘑菇中毒已经成为食物中毒事件中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市民采食野生菌一定要谨慎。
目前民间流传的“偏方识毒蘑菇”有无可科学依据?湖南地区到底有哪些常见的有毒蘑菇?怎么辨?下面航小医总结了几种常见的毒蘑菇:
湖南有多种蘑菇,带大家认识一下湖南常见的几种毒蘑菇。
黄斑蘑菇有膜质菌环且无菌托。菌盖扁半球形,开伞后平展,直径6cm-13cm,白色,光滑,受伤部位变金黄色,边缘无条棱。菌肉白色,较厚,靠近表皮处及菌柄基部变黄色最明显。菌柄较长,圆柱形,长7cm-12cm,粗1.5cm-2.5cm,基部稍膨大。菌环膜质生柄之上部。孢子印紫褐黑色。孢子紫褐色,光滑,椭圆形或近球形。一般在林中地上或草原上单生或群生。
毒性:含胃肠道刺激物,食后引起头痛及腹泻等病症。长相很老实可靠,与可食的四孢蘑菇相似,但后者菌柄较短,受伤处不变黄色。
这是四孢蘑菇(可食用的),要分辨清楚哦。
毛头鬼伞它有着非常善良的长相,又称鸡腿蘑菇、毛鬼伞。菌盖直径3cm-5cm,高9cm-11cm,菌盖呈圆柱形,菌肉白色,当开伞后边缘菌褶很快溶化成墨汁状液体。表面褐色至浅褐色,随着菌盖长大而断裂成较大型鳞片。
毛头鬼伞其实可以吃,不但外形如鸡腿,口感滋味也好,含有丰富的营养。但必须要注意:1、只可吃嫩,待其成熟,即边缘开始发黑,千万不可吃。2、食用后3小时内不可饮酒,与酒类如啤酒同吃容易引起中毒。
毒性:毛头鬼伞含石碳酸等胃肠道刺激物,还含有腺嘌呤,胆碱,精胺,酪胺和色胺等多种生物碱以及甾醇脂等,损害人的肠胃。
半卵形斑褶菇俗称狗尿苔,菌盖直径一般4cm,有时可达8cm,近圆锥形、钟形至半球形,顶部有的略带土黄色,光滑而粘,有时龟裂。菌肉污白色。菌褶初期灰白,後期呈现灰黑相间的花斑,直生,稍密,长短不一。菌柄圆柱形,长10cm-25cm,粗0.4cm-1.2cm,白色至污白色,顶部有纵条纹,菌环以下渐增粗,内部松软变空心。菌环膜质生柄之中上部。
毒性:中毒后一般无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精神异常、跳舞唱歌、狂笑等。
花褶伞跟半卵形斑褶菇有点像,菌盖小,半球形至钟形。菌盖直径3cm左右,烟灰色至褐色,顶部蛋壳色或稍深。有皱纹或裂纹,干时有光泽。菌肉污白色,菌褶灰色,常因孢子不均匀成熟或脱落,出现黑灰相间的花斑。菌柄长可达16cm,粗达0.2cm-0.6cm,上部有白色粉末,下部浅紫,往往扭曲,内部空心。
毒性:其毒素为光盖伞辛等,以致幻作用著称,中毒反应也像半卵形斑褶菇,一般无胃肠道反应,发病较快,精神异常、跳舞唱歌、狂笑,产生幻视,有的昏睡或讲话困难。
裂丝盖伞菌盖直径3cm-7cm,淡乳黄色至黄褐色,表面密被纤毛状或丝状条纹,初期近圆锥形至钟形或斗笠形,中部色较深,干燥时龟裂,边缘多放射状开裂。上部白色有小颗粒,下部污白至浅褐色并有纤毛状鳞片,常常扭曲和纵裂,菌肉白色,孢子印锈色。孢子锈色,光滑,椭圆形或近肾形。
毒性:中毒后出现大汗,流涎,瞳孔缩小,视力减弱,发冷发热,牙关紧闭或小便后尿道刺痛,四肢痉挛,有人会出现精神错乱,有人因中毒后大量出汗引起虚脱而死亡。
毒蝇鹅膏常见的也是很有名的一种毒蘑菇,外观十分美丽,菌盖宽6cm-20cm。边缘有明显的短条棱,表面鲜红色或桔红色,并有白色或稍带黄色的颗粒状鳞片。菌褶纯白色,菌肉白色,靠近盖表皮处红色。菌柄较长,直立,纯白,长12cm-25cm,粗1cm-2.5cm,表面常有细小鳞片,通常在林中地上成群生长。要注意,大雨后,它白色的斑点就会消失,变得和食用菇类橙盖鹅膏菌相似。
毒性:毒蝇鹅膏因可以毒杀苍蝇而得名,毒素有毒蝇碱、毒蝇母、基斯卡松以及豹斑毒伞素等。误食后约6小时以内发病,除了精神错乱,还会有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出汗、发冷、肌肉抽搐、脉搏减慢、呼吸困难或头晕眼花等症状。致死性不强,但吃多了也会致死。
豹斑鹅膏菌盖初期扁半球形,后期渐平展,直径7.5cm-14cm,盖表面褐色或棕褐色,有时污白色,散布白色至污白色的小斑块或颗粒状鳞片,老后部分脱落,盖缘有明显的条棱,当湿润时表面粘。菌肉白色。菌褶白色,菌柄圆柱形,长5cm-17cm,表面有小鳞片,内部松软至空心,基部膨大有几圈环带状的菌托。菌环一般生长在中下部。孢子印白色。孢子光滑无色。
此菌是树木的外生菌根菌,与云杉、雪松、冷杉、黄杉、栗、栎、鹅耳枥、椴等树木形成菌根。
毒性:食后半小时至6小时之间发病。主要表现为副交感神经兴奋,呕吐、腹泻、大量出汗、流泪、流涎、瞳孔缩小、感光消失、脉搏减慢、呼吸障碍、体温下降,四肢发冷等。中毒严重时出现幻视、谵语、抽搐,昏迷,甚至有肝损害和出血等。一般很少死亡。可利用来毒杀苍蝇等昆虫,用于农林业生物防治。
白毒鹅膏菌盖初期卵圆形,开伞後近平展,直径7cm-12cm,表面光滑。菌肉白色,菌柄细长圆柱形,长9cm-12cm,粗2cm-2.5cm,基部膨大呈球形,内部实心或松软,菌托肥厚近苞状或浅杯状,菌环生柄之上部。夏秋季分散生长在林地上。
毒性:毒性强而且稳定,食用一小朵就会中毒,中毒症状主要以肝损害型为主,死亡率很高。中毒潜伏期可长达6-48小时,中途出现上吐下泻之类的胃肠道表现,一天后人会看似康复,其实是进入假愈期,毒素正在破坏内脏器官,往往会出现肝昏迷,黄疸,消化器官出血,引起死亡。
块鳞灰毒鹅膏菌盖直径5cm-14cm,扁半球形,开伞后平展,湿润时稍粘。盖棕灰色,具深灰色易脱落的鳞片,盖边缘无条棱。菌肉白色,菌褶白色,菌柄长7cm-13cm,粗0.7cm-2.5cm,污白色,菌环以下有环形灰色鳞片,基部膨大呈球形,直径可达1cm-3cm。菌托由灰色颗粒环带组成,易消失。孢子无色,光滑,椭圆形。夏秋季在针叶、阔叶林中散生或群生。
毒性:在有毒鹅膏菌家族中算是毒性没那么强的,可以使人出现烦躁不安、精神不振等症状,中毒严重者也可致死。
误食野生蘑菇中毒之后怎么办?航小医给大家整理了几种实用又简单的应急方法,收藏起来,关键时刻还能救一命。要解毒,先了解中毒症状,所以航小医先给大家科普一下,误食野生蘑菇中毒后主要表现出以下6种症状:
1、胃肠型
潜伏期0.5~6小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剧烈腹泻,严重者可伴有消化道出血,继发脱水、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
2、神经精神型
毒素类似乙酸胆碱的毒蕈碱。潜伏期1~6小时。临床表现为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多汗、流涎、流泪、瞳孔缩小、呕吐、腹痛、腹泻、脉搏缓慢等。少数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谵妄、幻觉、惊厥、抽搐、昏迷、呼吸抑制等表现,个别病例因此而死亡。部分中毒者可有周围神经炎表现。
3、溶血型
四季养生网温馨提示:潜伏期6~12小时。除胃肠道症状外,有溶血性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肝脾肿大等,严重者导致急性肾衰竭。部分病例出现血小板减少,皮肤紫癜,甚至呕血或便血等。
4、中毒性肝炎型
潜伏期6~48小时,以中毒性肝损害为突出临床表现,肝肿大、黄疸、转氨酶升高,严重者伴全身出血倾向,常并发DIC、肝性脑病。还可发生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脑病或肾损害等,导致相关器官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5、类植物日光性皮炎
误食猪嘴蘑中毒的患者,身体的暴露部分出现类似日光性皮炎的表现,如面部肿胀,疼痛,特别是嘴唇肿胀外翻,形如猪嘴一样。此外,还有指尖剧痛,指甲根部出血等。这类中毒很少伴有胃肠炎症状。
6、呼吸与循环衰竭型
这毒蘑菇中毒主要引起呼吸与循环衰竭病症。以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呼吸麻痹为主,瞳孔稍散大,但无昏迷,无副交感神经兴奋样症状,也无黄疸、肝大,肝功能检查一般正常。有的病人初发时有呕吐或腹痛,头晕或全身酸痛、发麻、抽搐等。其毒素不详,潜伏期20分钟至1小时,最长达24小时,此型死亡率高,应注意早期治疗。
那么,误食野生蘑菇后出现以上症状怎么办?不要急,往下看,航小医为大家整理了一般处理方法,简单实用有效:1、请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医院救治,并保留毒蘑菇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2、及时排除尚未吸收的毒蘑菇,及时进行催吐或洗胃。
3、导泻。为清除肠道停留的毒物进行导泻。
4、灌肠。对未发生腹泻的患者可进行灌肠。
5、输液和利尿。早期采用大量输液,以使毒素从尿液中排出。
以上方法,为紧急处理方法
中毒后医院进行救治
避免拖延,延误救治的最佳时间
医院24小时接诊
-
-
航小医再次提醒大家
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健康
请勿个人采摘和食用野生蘑菇
如果非要食用,请在正规经营场所购买
来源:食物养生、浔阳晚报
医院综合编辑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尊重生命
用爱护航~
——END——
■导语:胡锦
■审核:罗建芳
■编辑:刘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