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IBD的药物治疗及其副作用

2017-4-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恩病,其发病因素尚未完全清楚,主要与环境、饮食习惯、免疫、感染、抽烟等因素有关。炎性肠病表现出的慢性反复迁延的特点导致其致残性相当高,目前治疗手段包括药物、营养、手术切除,而内科药物治疗贯穿疾病的整个过程,包括氨基水杨酸类、激素类、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及中药等。现就一些常用的药物适应症及其主要副作用作简单的介绍。

1、氨基水杨酸类药物

包括前体药物柳氮磺胺吡啶、改良前体药物巴柳氮、奥柳氮;5-ASA被膜剂药物莎尔福、艾迪莎、颇得斯安、安莎科、MMX美沙拉嗪等;其他剂型如栓剂和灌肠液。对轻中度炎性肠病有效,可局部用药,疾病维持缓解期使用,75%左右的有效率,研究发现其对UC的效果好于CD

主要的副作用:恶心、呕吐、腹痛,肝功能损害,白细胞减少,头痛、关节痛,皮疹,溶血,高热;总发生率约10-20%。

2、糖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泼尼松、甲泼尼松(全身用药);布地奈德、氢化可的松(局部用药)。主要应用于疾病的急性期,中重度IBD使用控制炎症,诱导缓解,一般使用不超过3个月,不能用于维持缓解。

主要的副作用包括:皮质功能亢进,诱发加重感染、溃疡,骨质疏松、肌肉萎缩,诱发癫痫和精神病,儿童发育受限,骨骼无菌性坏死,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等。

3、免疫抑制剂

1)AZA/6-MP主要用于疾病的维持治疗,由于药物起效较慢,常需要3月左右,常与激素或者生物制剂联用先抑制炎症、诱导缓解。40-60%的患者长期有效,但其总的不良反应率可达30%,通常在停药后恢复,调整用量后可继续使用,但出现胰腺炎后需换用其他药物。主要的副作用有骨髓抑制风险(10-15%),胰腺炎(3%)、肝炎(0.3%)、感染(7%)、远期肿瘤风险(0.28%)。

2)沙利度胺用于AZA或6-MP不能耐受或生物制剂无效患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推荐剂量75-mg/d;主要不良反应为致畸、皮疹、消化道反应、周围神经炎、眩晕、震颤、深静脉血栓、心动过缓、中毒性表皮细胞坏死。

3)环孢素主要用于重症UC及CD的抢救治疗,可减少手术几率,但不能作为维持治疗药物,其治疗用量窗口较小,需要严密监护下使用。可发生严重的肝肾毒性和粒细胞减少、感觉异常、多毛症、高血压、牙龈增生。

4)甲氨蝶呤主要用于AZA或6-MP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时选用,也可用于一线治疗,推荐剂量15-25mg/W,治疗有反应时12周左右可获得临床缓解。不良反应主要有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急慢性肝功能损害、皮肤黏膜反应、过敏性肺炎、神经系统损害,可补充叶酸减少不良反应。

5)霉酚酸酯毒性较小,可作为AZA或6-MP无效或不能耐受时的替代药物,其有效性有所争议,尚需进一步研究。

4、生物制剂

目前我国批准应用于炎性肠病的生物制剂为人-鼠嵌合TNF-α单抗(商品名:类克),即将批准用于IBD治疗的药物包括主要用于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维多珠单抗(人源化抗α4β7整合素)、阿达木单抗(人源化TNF-αIgG单抗)、优特克单抗(IL-12/IL-23抗体)。

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严重感染;肿瘤;激活乙肝及结核;心衰;血细胞减少症;血清样反应;脱髓鞘病;狼疮样综合征;腹痛、头痛;流感样症状。









































北京看白癜风最正规的医院
皮肤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qqxpf.com/jbyf/71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