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白质营养不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遗传病

2018-10-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遗传病(总述):

1.神经皮肤综合征

2.脑白质营养不良

3.伴皮层下囊肿的巨脑性脑白质病

4.伴脊髓与脑干受累以及脑白质乳酸升高的脑白质病

5.视网膜血管病变伴有大脑白质脑病

6.假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

7.特发性家族性脑血管亚铁沉着症

8.科凯恩氏综合征

9.Aicardi-Goutières综合征

10.线粒体脑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

11.伴钙化和囊变的脑视网膜微血管病

12.CARASIL

13.CADASIL

14.尼曼-皮克病

15.Wolfram综合征

16.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症

17.生物素-反应性基底节病变

18.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2.脑白质病是一组各种原因引起的以白质病变为主要特点的疾病统称,谱系极广。脑白质营养不良是一组髓鞘形成或维持发生障碍的遗传性疾病,是脑白质病谱系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

脑白质营养不良主要见于儿童,常在婴幼儿期发病,但目前除佩梅病没有成人型外,其他多数可在成人期发病。成人脑白质营养不良,或称为晚发型脑白质营养不良,临床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精神行为异常、运动障碍、周围神经病、球麻痹和癫痫等,一般较儿童患者进展缓慢。

2.1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2.2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2.3球形细胞脑白质营养不良

2.4亚历山大病

2.5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

2.6遗传性弥漫性脑白质病伴神经巨轴索形成

2.7成人起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2.8脑腱黄瘤病

2.9Nasu-Hakola病

2.1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X-linkedadrenoleukodystrophy,X-ALD)是最常见的过氧化物酶体脂质代谢病。为X连锁隐性遗传,男性多见,由于ABCD1基因突变导致其编码的蛋白ALDP功能异常,使极长链脂肪酸在组织及体液中异常蓄积,引起脑白质脱髓鞘、脊髓退行性变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成人X-ALD最主要类型为肾上腺脊髓神经病,临床常表现为痉挛性截瘫。

成人X-ALD的MRI特点:

1)肾上腺脊髓神经病患者可见皮质脊髓束、脊髓后索、胼胝体和脑室旁白质信号异常;

2)双侧额叶白质可先受累,对称性的由前向后进展,病灶周围可呈镶边样强化;

3)可表现为不对称的局部病灶,有时容易和肿瘤混淆,部分病例可能与先前头部创伤有关。

2.2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Metachromaticleukodystrophy)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溶酶体贮积病,致病基因(ALRSA)定位于22q13.3,ARSA突变导致芳基硫酸酯酶A活性下降,其作用底物硫酸脑苷脂大量堆积,出现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脱髓鞘改变。成人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认知和精神行为异常,其次为运动症状,包括痉挛性截瘫和共济失调等。

成人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的MRI特点:

1)双侧脑室旁白质病变,以额区为主,疾病早期U形纤维保留;

2)胼胝体可受累;

3)疾病晚期可见皮质萎缩。

2.3Krabbe病(Krabbe’sdisease),也称为球形细胞脑白质营养不良(Globoidcellleukodystrophy)或半乳糖脑苷脂贮积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溶酶体内半乳糖脑苷酯酶(GALC)缺乏引起,GALC基因定位于14q31区。成人患者非常罕见,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的痉挛性截瘫或行走困难,下运动神经元受累相对较少。

成人Krabbe病的MRI特点:

1)深部幕上(后部常见)及小脑白质病变,可有胼胝体萎缩;

2)锥体束,胼胝体压部和视辐射可见高信号;

3)皮质脊髓束异常信号起自运动区附近,延伸至双侧放射冠、内囊、大脑脚、脑桥腹侧和延髓。

2.4亚历山大病(Alexanderdisease)曾称纤维蛋白样白质营养不良脑病,是一种由于星型胶质细胞功能异常导致的罕见神经系统进行性变性病。遗传方式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大多数为散发病例。由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基因突变引起,定位于17q21.31。成人患者常首先出现下丘脑、脑干和脊髓受损症状,也可表现为真性或假性球麻痹、锥体束征、小脑症状、肌阵挛等,还可有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成人亚历山大病的MRI特点:

1)轻至重度延髓萎缩,可累及颈髓,有时可伴有信号异常;

2)也可见中脑被盖萎缩,但脑桥基底部不受累,为成人亚历山大病特征性表现;

3)基底节区弥漫或片状异常信号伴强化常见于40岁之后的患者,少数患者也可见脑室旁花环状高信号(少年型亚历山大病的典型影像学表现)。

2.5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Vanishingwhitematterdisease)又称为儿童共济失调伴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化不良(childhoodataxiawithcentralhypomylination,CACH),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脑白质营养不良,由于编码真核细胞蛋白质翻译启动因子2B(eIF2B)的基因缺陷所致。成人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相对较轻,可表现为痴呆、精神异常、癫痫和偏头痛,也可出现假性球麻痹以及进行性痉挛性截瘫。

成人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的MRI特点:

1)侧脑室扩大,伴或不伴T2WI/FLAIR上白质高信号;

2)部分异常白质接近脑脊液信号(T1低T2高,FLAIR低信号),提示白质液化;

3)FLAIR上可见局限性皮质下白质低信号,可能与囊破裂或空泡化有关。

2.6遗传性弥漫性脑白质病伴神经巨轴索形成(HDL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白质营养不良,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基因(CSF1R)是目前唯一被确定的致病基因。CSF1R突变影响酪氨酸激酶结构域可能是HDLS的病理基础。与其他脑白质营养不良不同,本病只见于成年人,多数在20~50岁起病,特征性表现主要包括执行功能下降、记忆力下降、人格改变、运动障碍、癫痫样发作、额叶症状(如判断丧失、社会行为自制力缺乏,洞察力下降等)。

成人HDLS的MRI特点:

1)双侧额叶和额顶叶白质T2/FLAIR高信号,T1低信号,早期多为非对称性,表现为斑片样或局限性病灶,多不强化;

2)主要累及深部脑白质、环侧脑室区域,亦可累及胼胝体和皮质脊髓束;

3)可有脑室扩大和继发性脑萎缩改变,但一般没有灰质、脑干和小脑萎缩。

2.7成人起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白质营养不良(ADLD)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缓慢进展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对称性广泛髓鞘缺失为特征的、脑白质营养不良。由编码核纤层蛋白B1的LMNB1基因异常所致。通常于成年期(20~50岁)起病,首发症状多为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尿便功能障碍,直立性低血压),后出现锥体束征和小脑症状。

成人ADLD的MRI特点:

1)异常信号多见于额顶叶和小脑白质、小脑脚、皮质脊髓束和胼胝体;

2)脑室旁白质相对受累不明显;

3)晚期可有弥漫脑白质病变。

2.8脑腱黄瘤病(Cerebrotendinousxanthomatosis)是一种先天性脂酸代谢障碍引起的脂质异常贮积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致病基因CYP27A1定位于2号染色体长臂(2q33-qter)。CYP27A1突变所致固醇-27羟化酶缺乏,胆固醇合成胆汁酸受阻,引起不同组织胆固醇代谢障碍。成人脑腱黄瘤病主要表现为青年期白内障和跟腱黄色瘤,非神经系统合并症(如早期动脉粥样硬化、骨质疏松、呼吸功能不全、肾结石、心血管疾病、内分泌和肝脏异常)和神经系统症状(如神经精神发育迟滞或痴呆、小脑症状、锥体束性瘫痪、延髓麻痹、外周神经病和肌病、癫痫和精神异常),锥体外系体征比较少见。

成人脑腱黄瘤病的MRI特点:

1)双侧齿状核、小脑白质、小脑脚、锥体束、脑室旁白质、胼胝体和基底节区可见T2WI高信号;

2)病程晚期齿状核可出现T2WI低信号;

3)可有不同程度脑萎缩和皮质病变

2.9Nasu-Hakola病又称为多囊性脂膜样骨发育不良并硬化性白质脑病(PLOSL),是一种以进展性早老性痴呆和全身多发性骨囊肿为特点的罕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系DAP12和TREM2基因突变所致。成人Nasu-Hakola病首发症状为骨骼异常,神经系统症状多在30岁后出现,表现为精神异常和记忆下降,也可出现痉挛性截瘫,后逐渐进展为严重痴呆甚至死亡。

成人Nasu-Hakola病的影像学特点:

1)骨骼成像可见多发囊样病灶,导致手腕和脚踝骨折;

2)头颅CT可见基底节区钙化;

3)头颅MRI提示皮质萎缩和非特异性的白质信号改变。

兄弟篇: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遗传病系列之神经皮肤综合征

致谢:

胡琳燕老师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授权提供幻灯资料

小神论经原创首发,欢迎转发,转载请注明

头号小厮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效果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总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qqxpf.com/ysbj/108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