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综神经系统01

2018-10-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医学

考研

资讯

研友

西综考研,医学考研的魔法平台

许个愿,你想要的都能实现

神经系统(4题左右,不难)

1.神经元的一般结构和功能,神经纤维及其功能,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2.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征及其功能。

3.突触传递:化学性突触传递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动作电位在突触后神经元的产生。

4.神经递质和受体:递质和调质和概念,递质共存现象;受体的概念、亚型和调节;乙酰胆碱及其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受体。

5.反射的分类和中枢整合,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中枢抑制和中枢易化。

6.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感觉通路中的信息编码和处理。

7.躯体和内脏感觉:感觉传入通路和皮层代表区,痛觉。

8.视觉: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眼的折光异常,房水和眼内压;眼的感光换能功能,色觉及其产生机制;视敏度、暗适应、明适应、视野、视觉融合现象和双眼视觉。

9.听觉:人耳的听阈和听域,外耳和中耳的功能,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

10.平衡觉: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和平衡感觉功能,前庭反应。

11.脊髓、脑干、大脑皮层、基底神经节和小脑对运动和姿势的调控。

12.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及其特征,脊髓、脑干和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3.本能行为和情绪的神经基础,情绪生理反应。

14.自发脑电活动和脑电图,皮层诱发电位,觉醒和睡眠。

15.脑的高级功能:学习和记忆,语言和其他认知功能。

复习:

生理|血液系统——血液组成和血细胞

神经元的一般结构和功能,神经纤维及其功能,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最主要功能接受和传递信息。胞体和树突是接受和整合信息的部位,轴突始端是产生动作电位的部位,轴突是传导动作电位的部位,而突触末梢则是信息从一个神经元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或效应细胞的部位。

2、神经纤维主要功能是传导兴奋:(影响传导的因素)

(1)神经纤维的直径:V直径大V直径小,与内阻有关

V(m/s)=6×D(总直径,μm),其中:D=轴索+髓鞘厚度;

轴索与总直径的比值:比值=0.6,为最适比例;

(2)有无髓鞘,髓鞘厚度:V有V无,跳跃式传导

(3)温度:V温度高V温度低,如低温麻醉(神经传导阻滞)

3、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⑴完整性:

①结构的完整性:如损伤或切断兴奋传导障碍

②功能的完整性:如应用麻醉药,麻醉区离子跨膜运动受阻,兴奋传导障碍

⑵绝缘性:兴奋传导是局部电流在一条纤维上构成回路+各纤维间存在着结缔组织。

⑶双向性:局部电流可沿N纤维向两个方向构成回路。

⑷相对不疲劳性:比突触传递耗能少。突触传递容易疲劳

⑸不衰减性:是以不断产生新的AP的方式进行的,而AP的产生是

4.神经纤维的分类

⑴按有无髓鞘分:

①有髓纤维“全或无”的

②无髓纤维

(2)根据电生理特性(AP传导速度、后电位差异)分:Aα:本体感觉(深感觉:位置觉、运动觉)、躯体运动

Aβ:触-压觉Aγ:支配梭内肌肉Aδ:痛觉、温度觉、触压觉

B类(有髓):自主神经的节前纤维C类(无髓):自主神经的节后纤维;后根:痛觉、温度觉、触压觉

⑶根据直径分:

Ⅰ类:又分为Ⅰa和Ⅰb类。相当于Aα

Ⅱ类:相当于Aβ、Aγ

Ⅲ类:相当于Aδ、B类

Ⅳ类:相当于C类

神经元的蛋白质合成及轴浆运输

轴浆运输的物质举例(重点是例子)

顺向的轴浆运输快速: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如:线粒体、突触囊泡和分泌颗粒

慢速:与细胞骨架有关的微管、微丝蛋白

逆向轴浆运输:神经生长因子、狂犬病病毒、破伤风毒素等的运输。

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N元合成、轴浆运输、末梢经常性释放某些营养性因子,持续地调整所支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脊髓灰质炎患者的肌肉萎缩,失神经萎缩。

持续用局部麻醉药阻断AP传导,并不能使所支配的肌肉发生内在的代谢改变。

表明:神经的营养性作用与AP无关、而与营养因子有关

脊髓灰质炎患者病愈后常有肢体肌萎缩后遗症,其主要原因是

A.病毒对肌肉的直接侵害作用

B.神经的兴奋性支配作用减弱

C.神经支配由兴奋转为抑制

D.肌肉失去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答案:D

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征及其功能。

1.特点

无树突和轴突之分,不形成化学性突触但存在缝隙连接、不产生动作电位

2.基本功能:

(1)支持和引导神经元迁移作用

(2)隔离作用

(3)修复和再生作用

(4)免疫应答作用

(5)形成髓鞘和屏障作用

(6)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

(7)维持合适的离子浓度(维持钾离子浓度)

(8)摄取和分泌神经递质

突触传递

化学性突触传递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动作电位在突触后神经元的产生。

突出囊泡的神经递质

小而清亮透明的囊泡:内含乙酰胆碱或氨基酸类

小而有致密中心的:内含儿茶酚胺类的神经递质

大而由致密中心的:内含神经肽类的神经递质

非突触性化学传递特点(与突触性化学传递相比较)

1.不存在突触前膜与后膜的特化结构;

2.不存在一对一的支配关系;

3.曲张体(含有大量的囊泡)与效应器间距离大;递质扩散距离较远,传递所需时间可大于1s;

4.释放的递质能否产生效应,取决于效应器上有无相应的受体。

典型的例子是自主神经(多见于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和效应器之间的接头,如交感神经末梢到达血管平滑肌或心肌的神经-肌接头

神经递质和受体

神经递质的鉴定,神经调质的概念和调制作用,递质共存及其意义。

受体的概念、分类和调节,突触前受体。

周围神经系统中的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及其相应的受体。

中枢神经递质和受体

(一)中枢神经递质

1.神经递质的标准:

⑴突触前神经元内具有合成神经递质的物质及酶系统,能够合成该递质。

⑵递质贮存于突触小泡,冲动到达时能释放入突触间隙。

⑶能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发挥特定的生理作用。

⑷存在能使该递质失活的酶或其它环节(如重摄取)。

⑸用递质拟似剂或受体阻断剂能加强或阻断递质的作用。

2.神经递质的共存:

以往:一N元只能释放一种递质=Dale’s原则。

近来:一N元内可存在二种或二种以上的递质=共存。

2、神经调质:

一类由神经元合成,作用于受体后,在神经元之间不起传递信息的作用,而是调节信息传递的效率,增强或减弱递质的作用。这种作用称为调制作用。

3、递质和调质分类:

根据其化学结构可分为:胆碱类、胺类、氨基酸类、肽类、嘌呤类、气体、脂类。

在外周哪些属于胆碱能神经元(可以考多选)

1、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经纤维

2、所有自主神经节前纤维

3、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

4、少数交感节后纤维(支配小(温热性)汗腺的纤维和支配骨骼肌血管的舒血管纤维)

在外周多数交感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NE,为肾上腺素能纤维。

反射的分类和中枢控制

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中枢抑制和中枢易化。

反射与反射弧中枢部分活动的控制

1.反射的概念: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作出的有适应意义的、规律性的应答反应。

反射的分类:

1)非条件反射

①概念:生来就有的反射。包括防御反射、食物反射、性反射等。

②特点:

Ⅰ.生来就有,数量有限;

Ⅱ.反射弧固定;

Ⅲ.无需大脑皮层参与,通过皮层下中枢即可完成。

③意义:使人和动物能够初步适应环境,对个体生存和种系生存有重要意义。

2)条件反射

概念: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是反射的高级形式。

特点:

Ⅰ.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训练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数量无限;

Ⅱ.反射弧易变,可以建立,也能消退;

Ⅲ.形成条件反射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

意义:使人和动物扩大了机体的适应范围,有更大的预见性和灵活性,更精确和完善地适应复杂变化的环境。

(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1.单线式联系(linearconnection):如视锥C,双极C,神经节C之间的联系,视锥细胞有较高的分辨能力。

中枢抑制

1、突触后抑制

*产生: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IPSP,发生抑制。

*分类:根据中间神经元的功能与联系方式不同分为传入侧支性抑制回返性抑制

(1)传入侧支性抑制(也称交互抑制)

定义:一个传入神经元兴奋一个中枢神经元的同时,经侧支兴奋另一个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进而使另一个神经元抑制。

意义:使不同中枢之间的活动协调。

例子:伸肌肌梭的传入脊髓后,直接兴奋支配该肌的运动神经元,同时发出侧支兴奋一个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抑制与该肌相拮抗的屈肌运动神经元。

(2)回返性抑制

定义:兴奋从一中枢发出后,通过反馈环路,再抑制原先发动兴奋的神经元及邻近的神经细胞,为一典型的反馈抑制。

意义:使神经元的活动及时终止,也促使同一中枢神经元之间的活动步调一致。

例子: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支配骨骼肌,同时通过侧支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闰绍细胞,闰绍细胞回返性抑制(神经递质为甘氨酸)该运动神经元和同类的其他神经元。

2、突触前抑制

*概念: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而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抑制的现象。

*结构基础:轴突—轴突式突触。

原理:突触前末梢去极化,使传来的动作电位幅度减小,钙离子内流减少,以致突触前末梢释放递质减少,突触后膜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降低。

*存在部位:多见于感觉传入途径

*意义:控制从外周传入中枢的感觉信息,使感觉更加清晰和集中。

中枢易化

1、突触后易化

*产生:突触后膜的去极化,使膜电位靠近阈电位水平,在此基础上再次受到刺激较易达到阈电位而爆发动作电位。

2、突触前易化

*产生:当到达末梢的AP时程延长,Ca2+通道开放的时间加长时,运动神经元上的EPSP变化,产生突触前易化。

*结构基础:轴突—轴突式突触。

考研交流群:

群内内科复习正在进行中

还不让老师带你过?

西综考研,今年上好研???

荟医教育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症状图片初期
治疗白癜风哪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qqxpf.com/ysbj/108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