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周围神经病变
2016-11-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内分泌医院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
临床表现:
麻木下肢症状较上肢多见。感觉异常有麻木、蚁走、虫爬、发热、触电样感觉,往往从远端脚趾上行可达膝上,患者有穿袜子与戴手套样感觉。感觉障碍严重的病例可出现下肢关节病及溃疡。痛呈刺痛、灼痛、钻凿痛,似乎在骨髓深部作痛,有时剧疼如截肢痛呈昼轻夜重。有时有触觉过敏,甚则不忍棉被之压,须把被子支撑起来。当运动神经累及时,肌力常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晚期有营养不良性肌萎缩。周围神经病变可双侧,可单侧,可对称,可不对称,但以双侧对称性者多见。
脚麻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周围神经病的早期典型症状。糖尿病神经病引起的脚麻有几个特点:1.从远端开始;2.有对称性;3.逐渐向上发展;4.除了麻,还会有袜套样感觉、踩棉花感、蚁走感等。由于感觉麻木,病人对温度、疼痛不敏感,有时由此发生烫伤、割伤、硌破后不自知的情况,发展下去就会出现糖尿病足等严重问题。
因此,没有诱因却出现脚麻的患者要注意检查血糖水平。确诊糖尿病的患者必须严格控制血糖。已出现神经病变的要使用药物治疗,并且天天检查双脚是否有破损,尽早处理脚部干裂、鸡眼、霉菌感染等问题。
腹胀糖尿病引起的自主神经病变是周围神经病的一类,多发生在病史在1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便秘、腹胀,严重的会出现肠梗阻。
说到原因,一方面,糖友往往饮食习惯不好,不爱吃蔬菜等粗纤维食物;另一方面,随着糖尿病的发展,支配胃肠蠕动的自主神经受到损害,胃肠变“懒”了;并且,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体内处于高渗、脱水状态,肠道内水分减少,就会导致大便干燥、便秘、腹胀等问题。要预防胃肠变懒,平时一定要多吃蔬菜,蔬菜的量必须是主食的3倍。另外,要适当运动,并控制好血糖。
疼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引起的疼痛在糖友中很常见,发生率在10%—20%。周围神经病引发的疼痛是典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俗称“神经痛”),其特点是自发性和诱发性,除了电击样疼痛,还有针刺、火烤、撕裂样疼痛,往往轻微的触碰就会诱发,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出汗
这种出汗源于交感神经受到了损害,是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有的糖尿病患者一吃饭就出汗,这是由于味蕾受到刺激后引发的交感神经失控。还有的糖尿病患者睡醒时会出一身汗,也是交感神经失控的表现。
异常出汗一般多发生在老年人且较胖的糖友身上。对此类患者:1.减轻体重;2.吃饭的时候放慢节奏;3.如果伴有焦虑,可以服抗焦虑药物,对病情有一定帮助。
预防: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防止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基本措施。
1、控制血糖,纠正血脂异常,控制高血压。
2、加强足部护理:选择透气性良好质软的合脚的鞋袜,经常检查并取出鞋内异物。患者应每日洗脚,水温不宜过高。秋冬季节足部易干裂,可用中性润肤霜均匀涂擦,汗脚可撒些滑石粉。
3、定期进行筛查及病情评价:
①在诊断糖尿病后应至少每年检查一次DPN。
②对于糖尿病程较长,或合并有眼底病变、肾病等微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应每3~6个月复查一次;一旦诊断为糖尿病性多发性末梢神经病,应特别保护丧失感觉的双足,以减少皮肤损伤和截肢的风险。
北京治白癜风哪家医院好乌鲁木齐最好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