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乐知识四
2016-12-3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第三章乐队常用乐器
1.西洋乐器(1)木管乐器木管乐器是指过去用木料制作的管乐器,因为木料加工精度不容易控制,造成乐器的音高不准,加之木料会因水份浸入而变形或劈裂,所以这类乐器中的一部分现在不一定再用木料制作了,比如长笛,但依据传统,仍然沿用木管乐器这一名称。
木管乐器从发音原理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气流吹入时与吹口摩擦,产生多种振动波,一定长度的管子与某一频率的声波发生共振,产生出某一频率的声音,如长笛、短笛、竖笛等;另一类是气流通过接在管口的簧片(单簧或双簧)使簧片振动,簧片的振动产生出多种振动波,一定长度的管子与某一频率的声波发生共振,产生出某一频率的声音,如单簧管、双簧管、英国管、萨克斯管等。这两类发音原理的乐器都可通过改变吹奏力度(超吹)使某一振动波受到抑制而使管子与该波的谐波(泛音)共振,或改变管长与另一频率的声波共振来改变音高。
作曲家为管弦乐谱曲时涉及到的双管制,即指常规乐器中的木管乐器如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等均有两名演奏者;三管制是指每种木管乐器有三名演奏者,其中一种乐器的演奏者除演奏本职乐器外,还要兼同类另一种乐器的演奏,比如长笛手兼短笛的演奏,双簧管手兼英国管的演奏,单簧管手兼低音单簧的演奏,大管手兼低音大管的演奏等;而四管制则是每种木管乐器有四名演奏者,四管制只是作曲家为非常大型的管弦乐团所写的作品中才用。
长笛(flute)
长笛是一种古老的管乐器,当然早先的长笛不是今天这个样子,早先的长笛是用木制的,是一个圆锥形管,直到19世纪初,长笛还是那个样子。现代长笛是由德国横笛发展而来的,原来的长笛管体上有一个拇指孔和4到8个指孔,和我国的竹笛形状差不多,年出现了一个指键的长笛,后来腓特烈大帝的长笛教师匡茨在年加上了第二个指键。说到长笛的发展,最应该提到的是巴伐利亚的宫廷乐队长笛大师特奥巴尔德·伯姆,他是一位天才的音乐家,当时他感到所使用的长笛演奏起来不方便,也不符合声学原理,于是动手改造,经过反复试验,在年创制了圈键长笛,这种长笛彻底改变了长笛的形制,使笛孔开的位置能够符合声学的正确原理,同时使手指易于控制笛孔。年他进一步使用金属制作长笛,开有15个笛孔,并有23个杠杆和键,这种系统叫做“伯姆体系”,双簧管、单簧管和大管后来也相继采用了这种体系,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模样。今天的长笛已基本不再用木头制作了,一般是用银或铜等金属制作,管形也由原来的圆锥形成了圆柱形,一端为闭口。
长笛是管弦乐队、军乐队以及室内乐队中的重要高音乐器,也是独奏乐器,很富于歌唱性,比如德彪西在《牧神午后》中的长笛表现了一种幽静、甜美的朦胧意境。长笛是管弦乐队、军乐队以及室内乐队中的重要高音乐器,也是独奏乐器,很富于歌唱性,比如德彪西在《牧神午后》中的长笛表现了一种幽静、甜美的朦胧意境。
短笛(piccolo)
短笛是长笛的姊妹乐器,比长笛高八度,音质清脆、明亮,用于管弦乐团和军乐队。贝多芬的《埃格蒙特》序曲中就有著名的短笛声部。
双簧管(oboe)
双簧管也有人用音译叫欧巴,是用硬木制的,普及品也有用硬塑料制成的,管身呈圆锥形,通过一只苇制双簧的哨子发音,管身装有孔键和杠杆。双簧管族系的乐器历史悠久,据说发源自古代幼发拉底河下游的苏梅尔和古埃及。现代双簧管由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肖姆双簧管和库塔尔双簧管演变而来,16、17世纪,出现了如今双簧管的雏形,后来在17、18世纪,又发展为双簧管和大管。早期的双簧管声音尖厉、响亮,很像铜管乐器的音色,后来经过不断改进,成了今天这个样子。巴罗克后期,双簧管常用作室内乐、协奏曲和康塔塔中的独奏乐器。从古典主义时代起,交响乐队都要配备两只双簧管,后来一些作曲家有时要求使用更多的双簧管。为了不断改进双簧管的性能,现在人们仍在对双簧管加以改革,特别是瑞士双簧管演奏家海因茨·霍立格对双簧管有多项改造,比如使双簧管可以吹出双音。双簧管是标准的管弦乐团乐器,也用于室内乐队和军乐队。它的声音柔美,富于情感,近似人声,在管弦乐队中长于表现细腻、多变的音乐成分。双簧管是..C调乐器,用高音谱表记谱。音域为降..b到..g3。
英国管(coranglais)
英国管照外文原文字面直译是“英国圆号”,其实它和英国没有什么关系,也不是圆号,而是喇叭口呈近似球形的中音双簧管,比双簧管低五度。它的前身是巴赫作品中常用的狩猎双簧管,年由贝加莫的弗兰迪斯发明,簧片装在一节向后弯的金属管上。19世纪以前的浪漫派作曲家并不常使用英国管,虽然海顿、贝多芬、雷哈都用过英国管,然而直到柏辽兹在《幻想交响曲》中充分发挥这一乐器的性能后,英国管才有了独立的地位。浪漫派和现代作曲家都十分喜欢用它,因此乐队中都备有一个英国管演奏员,英国管在乐队中一般由第二或第三双簧管演奏者兼奏。英国管的音色极有个性,常被用作独奏乐器,在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第三幕,弗兰克的交响曲中的慢乐章,以及西贝柳斯的《图内拉的天鹅》中都有著名的英国管独奏。
英国管是..F调移调乐器,记谱比实音高五度,音域为..e到..a2。
单簧管(clarinet)
单簧管是木制的管乐器,主要用乌木制作,所以也叫黑管,现在也有用硬塑料制作的普及品,管身为圆柱形,管上装有一片竹制簧片。单簧管是..年由登纳在沙吕莫管的基础上改造而成,他在沙吕莫管上增加了两个键,使音域大大扩展,但并不能演奏所有的调,直到..年克洛塞把伯姆长笛的指键系统用于单簧管,才解决了这个问题。第一位把单簧管用于交响乐的作曲家是莫扎特,他充分认识到单簧管的表现能力,写过单簧管协奏曲、单簧管和弦乐五重奏。单簧管用于交响乐的作曲家是莫扎特,他充分认识到单簧管的表现能力,写过单簧管协奏曲、单簧管和弦乐五重奏。单簧管原有几种不同的尺寸,为了便于演奏不同的调,避免每件乐器要学一套指法的麻烦,单簧管被作为移调乐器来处理。到贝多芬时代,常用的单簧管只有三种调,即..C调、降..B调和..A调。C调单簧管因为音质不好,现在很少用,只是在演奏古老作品时才会用到,它不是移调乐器;降..B调单簧管和..A调单簧管比较常用,特别是降..B调单簧管,它有一个额外的键可以往下多吹出一个半音。
单簧管的音色明亮、优美,这个族系的所有成员都具有很弱和渐强以及渐弱的力度控制能力,优于其他任何管乐器,并能作双吐、三吐和滚吹等运舌法,所以表现力丰富,是管弦乐队、军乐队和室内乐队中重要的乐器。降..B调单簧管的音域为..d到..g3。
单簧管族系的其他常用乐器
低音单簧管(bassclarinet),音域是降..B调单簧管的低八度,其形状有些不同,下端向上弯曲,尽头为一个喇叭口,上端延伸出一段弯管,朝下弯曲便于吹奏,在法国式记谱方法中,以高音谱表记谱比实音高九度,在德国式记谱方法低音谱表记谱比实音高二度。
高音降..E调单簧管,高于降..B调四度,用于所有军乐队,有时也用于管弦乐曲,记谱音比实音低小三度。
巴赛特单簧管(bassethorn),这是F调中音单簧管,发明于..年,它的名称来自巴伐利亚语,意思是“小低音”。欧洲有一种猎犬叫巴赛特猎犬,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这种狗的吠声很像巴赛特单簧管的声音。英国作家肖伯纳写音乐评论时用的笔名取的也是巴赛特单簧管的意大利名称。莫扎特的《安魂曲》、《魔笛》、《狄托的仁慈》,贝多芬的《普罗米修斯》,门德尔松的《苏格兰交响曲》以及里查·施特劳斯于..年和..年写的两首管乐小奏鸣曲都是使用了巴赛特单簧管的著名作品。
大管(bassoon)
大管是双簧管族系的低音成员,管身木制,向后弯成对折,发明于16世纪。大管在管弦乐队、军乐队和室内乐队是低音声部乐器,常用于表现喜剧效果,有时作曲家利用大管那低沉、浑厚的音色来表现忧郁、多疑的内容,例如普罗科菲耶夫的《彼佳与狼》中,大管代表倚老卖老、对孩子什么都不放心的爷爷。
大管是..C调乐器,一般用低音谱表记谱,也可用次中音谱表或高音谱表记谱。大管的音域为降..B1到..b1。
低音大管(doubleBassoon或contrabassoon),低音大管是大管的同类乐器,尺寸比大管长且大,音高比大管低八度,用木制或金属制,在管弦乐队中,一般是第二或第三大管演奏者兼奏。低音大管不是一般管弦乐队的必备乐器,它的作用主要是加强其它低音乐器声部。
管弦乐队的必备乐器,它的作用主要是加强其它低音乐器声部。萨克斯管属木管乐器类,虽然管体由金属制成,但发音原理却与木管乐器相同,因此算作木管乐器,但萨克斯管的音色介乎于木管乐器与铜管乐器之间。它像单簧管一样以单片簧发音,而管体像双簧管一样为圆锥形管膛。萨克斯管是比利时乐器制作家阿道夫·萨克斯大约在年发明的。萨克斯管族系有大小八种乐器,交替地为降E调和降B调,依次为降E调最高音、降B调高音、降E调中音、降B调次中音、降E调上低音、降B调低音、降E调倍低音和降B调次倍低音。这个族系中最常用的是中音和次中音。
萨克斯管的音色非常柔顺并富于变化,能与木管或铜管两种乐器互相融合,它既有长笛的柔和,又有弦乐器的丰富,而且有铜管乐器的清脆。萨克斯管是大型爵士乐队和舞厅乐队中的常规乐器,萨克斯管在爵士乐队中的地位相当于弦乐器在管弦乐队中的地位。虽然萨克斯管在爵士乐队中是重要的乐器,但也不乏将萨克斯管用于管弦乐的例子,比如柏辽兹、迈耶贝尔、比才、马斯奈、圣桑、普罗科菲耶夫和其他一些作曲家都使用了萨克斯管。在管弦乐队中通常只使用一支萨克斯管,当然也有不少例外,比如丹第的《费瓦尔》和施特劳斯的《家庭交响曲》都用了四个萨克斯管声部。拉威尔在《波莱罗》中要求除高音和次中音萨克斯管外,加用一支最高音萨克斯管。彭德雷茨基在多部作品中喜用两支中音萨克斯管加上一支上低音萨克斯管的三重奏。德彪西、伊贝尔、米约、维拉—洛博斯、科茨、格拉祖诺夫还写过萨克斯管协奏曲或以萨克斯管为独奏乐器的其他作品。只用一只萨克斯管的最著名的作品是比才的《阿莱城姑娘》、普罗科菲耶夫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沃恩·威廉斯的第六交响曲。依照旧的观念,萨克斯管主要是一种爵士乐乐器,因此而认为它用在交响音乐中不够严肃,实际上这种看法有很大的片面性,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就好像几十年前留短发、穿西装的被骂作“假洋鬼子”,可现在再穿长袍马褂一定会被看作不合时宜的怪物。萨克斯管全部是移调乐器,用高音谱号记谱,中音萨克斯管的音域为d到f2,次中音萨克斯管的音域为B到d2。
(2)铜管乐器铜管乐器是指那些过去用黄铜制作的吹奏乐器,现在的铜管乐器已不局限使用黄铜制作了,但传统上仍把它们称作铜管乐器。从发音原理上看,铜管乐器无一例外都是振唇的,所以过去也有人称之为振唇乐器,这种称呼似乎更合理。铜管乐器的祖先是用于狩猎和战争的号角,用兽角或木头制作,后来慢慢衍变成乐器,最初的这种乐器是“自然”的,也就是没有阀键和滑管,“自然”铜管乐器只能吹出其基音上的泛音列,不适于艺术作品的演奏,阀键体系被采用后,使这类乐器基音的迅速转变成为可能,有了阀键,演奏者可以随心所欲地得到其他基音上的泛音系列。长号属另一种类型,它是借滑管装置改变管的长度,而得以迅速获得另外的基音及其泛音列。
每种铜管乐器上都有一个杯形或漏斗形吹嘴,也叫号嘴,吹奏者的
双唇压在号嘴上,通过吹气使嘴唇振动,有点像双簧管族系乐器的双簧。号嘴的形状会影响音质,深漏斗形号嘴,比如圆号的号嘴发音比较圆润;杯形号嘴,比如小号的号嘴,则发音较辉煌。号管末端的喇叭口也会影响音的特性。双唇压在号嘴上,通过吹气使嘴唇振动,有点像双簧管族系乐器的双簧。号嘴的形状会影响音质,深漏斗形号嘴,比如圆号的号嘴发音比较圆润;杯形号嘴,比如小号的号嘴,则发音较辉煌。号管末端的喇叭口也会影响音的特性。
圆号(horn或Frenchhorn)
圆号也叫法国号,是盘成圈状的铜管乐器,展开长度大于..厘米,喇叭口直径大约..33厘米。圆号是最古老的乐器之一,现代圆号是在法国发展的,所以也叫法国号。圆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自然圆号,带有接管;另一种是阀键圆号。自然圆号比较原始,大约在年,法国作曲家吕利就把圆号引入管弦乐队,用于在巴黎上演的芭蕾喜剧《埃利德公主》里。自然圆号因转调不方便等因素,现在已经基本被淘汰了,由阀键圆号取而代之。年,圆号装上了回转式阀键,成为阀键圆号,舒曼首先把阀键圆号用于自己的作品,瓦格纳自《罗恩格林》开始也不再使用自然圆号了。传统上的阀键圆号为..F调,而现代管弦乐队的标准为双调圆号,这是兼具..F调和降..B调的中音圆号,阀键的作用很像接管的作用,但使用起来更加便捷。圆号在管弦乐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像马勒、施特劳斯等作曲家,有时指定用八支圆号。海顿、莫扎特、施特劳斯、欣德米特等人谱有许多圆号协奏曲,圆号也用于室内乐,勃拉姆斯就写过著名的《圆号三重奏》。F调圆号的音域为..B1到..a2。
小号(trumpet)
小号最早的祖先是装上号嘴的兽角,现代小号是圆柱形管膛的金属管乐器,装有三个阀键,在号管的最后四分之一直径增大,然后有一个喇叭口。在纪元以前已经有了直管的喇叭,13世纪出现了折叠的喇叭,但和现在的小号不完全相同,好象小型萨克斯管。真正的折叠小号是..15世纪问世的。中世纪的小号没有滑管、阀键和指孔,只能吹出泛音列中不多的几个音,因此长久以来只用于仪典和军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军号。那时的直管小号有..多厘米长,做成多节管插接起来使用,那时这种号个大的叫别辛号,较小的叫克拉罗或克拉里昂。接管发明后,在17世纪,小号被用在管弦乐队中。最早在乐队中使用小号的著名的作曲家是蒙特威尔第。接管是一段一段的管子,用来接长号管以改变音高。使用接管后可以吹出几乎所有的调,只要手头有两三支小号,每支采用不同的接管,就可大大增加它的音域。演奏者借助浅型号嘴便可容易地吹奏高音区。小号在巴罗克时期成为旋律乐..19世纪初,出现了阀键小号,阀键小号有完整的半音音列,不再需要接管了。标准小号是降..B调乐器。小号的发音清脆、嘹亮,很辉煌,常用来表现凯旋、军队等意境。降..B调小号的音域为..e到..f3。
短号(cornet或cornetapistons)
短号是一种和小号很相像的乐器,但又有些像圆号,它的管膛比小号略粗,靠三个阀键填补泛音列外的音的空缺,运用单个或联合用多个阀键使管体相应加长,以获得降低半音到六个音的若干新基音,并由这些基音上产生新的泛音列。短号的音质介乎圆号与小号之间。年短
号在罗西尼的歌剧《威廉·退尔》中出现,这是短号首次出现在管弦乐队。后来在19世纪最后的10年间,短号在管弦乐队中几乎取代了小号,但现在主要用于铜管乐队和军乐队,短号的灵活性使它特别适宜吹奏轻巧快速的经过句,在管弦乐队中起着补充小号的作用。常用的短号是降B调的,在铜管乐队也用降E调的短号。降B调短号的音域为e到a2。
长号(trombone)
长号也叫拉管,它的前身叫萨克布特号,这是一种产生于15世纪末的乐器,五百年来,长号的形制基本没有变化,现代长号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圆柱形的管膛,从后三分之一处渐渐增大成喇叭口,吹嘴是杯形;另一部分是马蹄形的滑管,它与管膛相接可作平行移动,以改变管膛的长度。滑管有七个把位,在任何一个把位上均可吹出这七个基音的泛音列,每个把位相距半音。长号发音壮丽,作曲家常用它来表现戏剧性效果。在巴罗克时期,长号只用于教堂音乐,首次把长号用于交响曲的是贝多芬,在他的第五交响曲中使用了长号。现在长号是军乐队和铜管乐队的常规乐器,在爵士乐队中长号的地位也很重要。长号族系中滑管乐器有六种,即高音、中音、次中音、低音、次中音一低音和倍低音,最常用的是次中音长号。另外有以阀键取代滑管的阀键长号,有次中音和低音两种,阀键长号实际上更像小号,算不上是真正的长号。次中音长号是降B调乐器,但演奏者以C调把位演奏,音域为E到b1。
大号(tuba)
大号是低音铜管乐器,小号、长号等铜管乐器是横向持奏的,但大号是竖直持奏的。大号这个词用法目前比较含混,有人把龙风宁号叫作大号,也有人把大号族的乐器归入萨克斯号族,这是因为大号族系中的一些乐器和萨克斯号族系中的一些乐器非常接近,甚至几乎没有区别。但从历史上看,萨克斯号发明于年,而F调常规低音大号发明于年,所以不能说大号从属于萨克斯号。大多数大号族系乐器的管膛为部分圆锥形,有三到五个阀键和杯形吹嘴。管弦乐队常用的大号有F调常规低音大号,铜管乐队和军乐队用的大号为降B调倍低音大号。在美国还有盘成螺旋形的苏萨大号,发明于年。瓦格纳大号则是瓦格纳综合圆号和大号而发明的介乎两者之间的铜管乐器,看上去比大号更像圆号。大号发音低沉、厚实而丰满,F调常规低音大号的音域为F到e2。
(3)打击乐器这类乐器的起源很早,几乎可以肯定这类乐器是人类最早会使用的乐器,这类乐器通常用槌、用手或踏板敲击共鸣体而发声。打击乐器的普遍特点是音响不能长时间持续。钢琴和钢片琴在分类上不属于打击乐器,不过也有人认为钢琴可以作为打击乐器,比如奥尔夫、斯特拉文斯基和巴托克等人在他们的作品里说明钢琴作打击乐器,但这仅是个别的例子。打击乐器分为有固定音高的和无固定音高的两类。有固定音高的有定音鼓、管钟、钟琴、颤音琴、木琴、玛林巴琴等,无固定音高的有钹、三角铁、锣、响板、鞭响器、摇响器、乐砧、大鼓、中鼓、小鼓、铃鼓等。还有些非乐器如铁链、汽笛、铁皮有时也出现于管弦乐队的打击乐声部。
定音鼓(timpani)
定音鼓起源于阿拉伯,是管弦乐队中最重要的打击乐器。定音鼓鼓体为一个口朝上的金属碗状物,一般为铜制,上张鼓面,鼓面从前用牛皮,现在用合成革制成,鼓身下有支脚,可借转动螺栓或用其它机械方法使张力变化。定音鼓用两只槌敲击,最常用的鼓槌头用硬毡制成,也可按要求的音质用其他材料制成。定音鼓在..17世纪就已进入管弦乐队,到贝多芬时代,管弦乐队中只用两架定音鼓,一架调成所奏乐曲的主音,另一架调属音,两架定音鼓的音域大致相当于一个八度,现在通常用三只定音鼓,有时更多。后来发明了通过踏板机械装置进行调音的方法,这种定音鼓可以立刻改变音高,取得一个完全的半音音域,并可演奏大段的连续滑音。今天的作曲家一般都指定用这种新型定音鼓。定音鼓的音域为..F到体为一个口朝上的金属碗状物,一般为铜制,上张鼓面,鼓面从前用牛皮,现在用合成革制成,鼓身下有支脚,可借转动螺栓或用其它机械方法使张力变化。定音鼓用两只槌敲击,最常用的鼓槌头用硬毡制成,也可按要求的音质用其他材料制成。定音鼓在..17世纪就已进入管弦乐队,到贝多芬时代,管弦乐队中只用两架定音鼓,一架调成所奏乐曲的主音,另一架调属音,两架定音鼓的音域大致相当于一个八度,现在通常用三只定音鼓,有时更多。后来发明了通过踏板机械装置进行调音的方法,这种定音鼓可以立刻改变音高,取得一个完全的半音音域,并可演奏大段的连续滑音。今天的作曲家一般都指定用这种新型定音鼓。定音鼓的音域为..F到
小鼓也叫小军鼓,是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鼓身为圆柱形,两面蒙羊皮,一面的皮膜上横向装有一些羊肠或金属响弦,响弦可以使鼓产生“沙沙”的声响,以增加音色的辉煌。无响弦的一面供两根鼓槌敲击。响弦可以拿掉,音色将大大不同。小鼓还可以在响弦和鼓皮之间一块手帕或木楔使之弱音。小鼓的演奏技术,特别是滚奏很难掌握。小鼓最常用在军乐队中,但许多交响乐和歌剧作曲家把小鼓用作独奏乐器,尼尔森在他的第五交响曲中则更以小鼓作为特色乐器。
大鼓(bassdrum)
大鼓是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鼓筒大而浅,一面或两面蒙以羊皮,演奏时鼓面垂直,用于交响乐队、军乐队和舞厅乐队。在舞厅乐队,大鼓是架子鼓的一部分,由踏板带动鼓槌击鼓。大鼓发音低沉,余音长,起到加强乐队低音的作用,也能作为效果乐器,比如模仿雷鸣、大炮声等。
架子鼓(trapdrum)
架子鼓是用于舞厅乐队、爵士乐队、电声乐队的一组打击乐器,包括大鼓、小鼓、钹和一些大小不等的鼓,大鼓和钹均以脚踩踏板击奏,这样鼓手双手就能自由地击奏其他鼓。近年来发明了电子鼓,可以产生更加有震撼力的声响,也相应减小了乐器体积。
钹(cymbals)
钹是历史悠久的乐器,有可能是东方传入欧洲的。钹是由黄铜或其他金属做的片状圆盘,拴以皮把手,演奏者双手各持一片互碰发声,或固定在一个能用脚使之碰击的架子上,还可把一片钹固定在大鼓帮上,用另一片扣击,或单用一片钹以鼓槌敲击或用鼓槌在钹上滚奏。钹一般不定音,但一片发音可高于另一片。过去曾有过定音古钹,德彪西在《牧神午后》中就使用过这种定音古钹。
三角铁(triangl)
三角铁是无固定音高打击乐器,用一根细钢条弯成三角形,留出一角不闭合,以金属小棒击奏,会发出叮噹声,也可以用木棒击奏,声音会稍暗。作曲家常用三角铁增加热烈的气氛,比如勃拉姆斯的第四交响曲的第三乐章和李斯特的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中都有使用三角铁的重要段落。
木琴(xylophone)
木琴的希腊原文意思是“木头声音”,在非洲及印度尼西亚的爪哇
能见到原始的木琴,非洲的木琴传入南美后叫做“玛林巴琴”。约在16世纪,木琴传入欧洲,当时是把一根根木条安放在稻草上,用小槌击奏,被称作“稻草提琴”。现代木琴是将一些由长渐短的定音硬木条按钢琴键盘排列,较新式的还有固定调音的金属共鸣管,演奏者站着,根据需要使用不同重量和硬度的槌子击奏,一手执二槌便可演奏和弦。木琴第一次用于管弦乐团是年,圣桑在他的《死亡之舞》用木琴来表现骷髅晃动的声音,从此,木琴即成为管弦乐队打击乐声部的正式乐器。木琴的音色坚实、明亮,许多20世纪的作曲家都使用过它,比如沃尔顿、斯特拉文斯基、沃恩·威廉斯等。木琴的音域为c到c4。
钟琴(glockenspiel)
钟琴是定音的金属条打击乐器,过去的钟琴还装有键盘,现在是演奏者用小槌击奏排列如钢琴键盘的金属条。管弦乐队的钟琴水平放置击奏,在军乐队中的钟琴则垂直放置。音条装在里拉琴形框架中的钟琴,又叫里拉形钟琴。钟琴的音色清脆,像钟声。音域为g到g3。
(4)弹拨乐器弹拨乐器是比弓弦乐器古老得多的用弦发声的乐器,是将弦的两端固定,靠手指或其他工具拨动弦,使弦振动而发出声音,可以通过改变弦的紧张度或弦的振动长度来改变音高。弦越紧、越短,音调就越高,反之就越低。有些弹拨乐器带有共鸣箱,以增加音量并改善音质。
竖琴(harp)
竖琴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乐器,在撒马利亚人与巴比伦人时代即有这种乐器记载,数千年来,竖琴的形制改变很小。在西方,中世纪初爱尔兰就有人弹奏竖琴,文艺复兴前几个世纪,欧洲史籍中已经常提到竖琴。15世纪起,欧洲王室宫廷内即雇有竖琴师。竖琴是在一个中空的框架上张以由长渐短的一系列弦,以手指拨使振动。年左右,巴伐利亚人霍赫勃鲁克和费特尔设计出最早的踏板装置,使竖琴既能以自然音阶又能以升调演奏。现代的七踏板两级变音竖琴是年由塞巴斯蒂安·埃拉尔发明的,其弦列并不像钢琴上那样组成正常的半音音阶,而是八度中的七个不同的音,这些音组成B调(降C调)大音阶,琴上有七个踏板,每个踏板对上述基本音阶中的一个音起作用,每个踏板可挂入两个缺口,即把它踩下到第一或第二缺口,从而使所有同名弦的振动长度同时相应缩短,其音则分别升高半音或全音,这样所有的调就都能奏出,如果把所有踏板一齐踩下,便可使琴的音高从降C升到本位C或升C。竖琴的声音优美、柔和,音域为C1到g4。
吉他(guitar)
吉他也叫六弦琴,是指板上有弦品的弹拨弦乐器,有一个葫芦形的共鸣箱。吉他起源于古代,前身为16世纪西班牙的乌埃拉,是中世纪摩尔人传入西班牙的。吉他与琉特琴很相像,不过琉特琴共鸣箱的背板是拱形的,而吉他共鸣箱的背板是平的或略拱。现在的吉他有六根弦,定弦为E—A—d—g—b—e3,19世纪已经十分流行。吉他经常用于通俗音乐,如摇滚乐、波普乐和爵士乐,在这种场合下经常使用的是连接扩音器的电吉他和低音吉他。吉他的高音和中音清脆明亮,低音雄浑低沉。音域为E到a3。
(5)键盘乐器键盘乐器的特点是乐器上有一副按顺序排列的琴键。键盘的长处在于使手或脚能够速地操纵较大数量的琴弦、簧片或音管发音。键盘这种标准化的设备是长时期逐步发展形成的,现已被全世界普遍采用,虽然它未必是最完善的,但至少还没有被淘汰的迹象。
键盘乐器的特点是乐器上有一副按顺序排列的琴键。键盘的长处在于使手或脚能够速地操纵较大数量的琴弦、簧片或音管发音。键盘这种标准化的设备是长时期逐步发展形成的,现已被全世界普遍采用,虽然它未必是最完善的,但至少还没有被淘汰的迹象。
钢琴(piano或pianoforte)
钢琴的起源可以分两支,钢琴的弦和槌承自扬琴,而键盘则是承自羽管键琴或古钢琴。世界上最早的钢琴是..年意大利人巴尔托洛梅奥·克里斯托福里在佛罗伦萨制作的。他给这件新的乐器起名为“有强弱音的羽管键琴”,这种新乐器有一套巧妙的琴槌装置,琴槌用轴与横档连接,弹簧顶柱借下面的垫杆抬起琴槌,当琴槌击弦便让它放开,以便下一次击弦,这就使得演奏者有了控制力度的能力。克里斯托福里的这套装置至今仍在使用。年,英国人布罗德伍德又发明了踏板。0年费城的霍金斯将原来水平的琴弦竖排,发明了立式钢琴,节省了空间,使得现在立式钢琴与卧式钢琴并存。年巴黎的埃拉发明了增加响度的双重擒纵装置。早先的钢琴的琴弦固定在木架上,发明了立式钢琴的霍金斯又改用铸铁架来固定琴弦,铁架的强度比木架大得多,这就可以采用更粗的金属弦而使声音更加洪亮,现代钢琴的一根弦的拉力可达..公斤左右。不同尺寸的琴弦拉力不一样,而交叉排弦法可以使应力大致平均地分布,这个原理从..年被应用在钢琴上。此外钢琴还有过许多大大小小的改进,诸如选择延音踏板、弱音踏板等,逐渐形成今天的样子。
钢琴是一件很有魅力的乐器,它的音域宽广、音色动人,是重要的独奏、伴奏、室内乐和爵士乐乐器。现代钢琴的音域为..F2到..d5。
手风琴(accordion)
手风琴据说是维也纳的达米安于..年发明的,但也有人说是柏林的弗里德里·布施曼于..年发明的,主体为一风箱,演奏者以拉开和推挤风箱使空气吹振金属簧片而发音。手风琴有两种基本类型:第一种用双手按钮键,发出单音或和弦;第二种用右手弹键盘,左手弹和弦钮键,第二种才属于键盘乐器。
手风琴主要用于流行音乐、歌曲伴奏,但柴科夫斯基、肖斯塔拉维奇、格哈德等作曲家都用过它,罗伊·哈里斯还写过一部手风琴协奏曲。手风琴的音域为..f到..a3。
(6)弓弦乐器弓弦乐器是指用弓毛沾上松香后与张紧的弦摩擦而发声的乐器。在中世纪,欧洲有大量形形色色的弓弦乐器,经过多年的淘汰,现在弓弦乐器主要指提琴族系的乐器,有人认为提琴族系的乐器是从维奥尔琴演
变而来的,实际上并非如此或不完全如此,唯一能够肯定的是现代低音提琴是由倍低音维奥尔去掉弦品演化而来的,从历史文献上看,提琴族系的其他乐器和维奥尔没有关系,只是名称的写法相近罢了,也许它们属于一个祖先演变而来的,实际上并非如此或不完全如此,唯一能够肯定的是现代低音提琴是由倍低音维奥尔去掉弦品演化而来的,从历史文献上看,提琴族系的其他乐器和维奥尔没有关系,只是名称的写法相近罢了,也许它们属于一个祖先。
小提琴是提琴族系中最主要的乐器,早在..16世纪就有了三条弦的小提琴,年的前后,意大利人发明了四弦小提琴。小提琴后来在..16世纪中叶由克雷莫纳的安德烈亚·阿马蒂加以完善,时至今日,小提琴的形制还基本保留当初的样子。小提琴用木材制作,有两个..f形音孔,琴箱内部有低音梁并立有音柱。弦以肠衣或金属制作,一端固定在系弦板上,另一端固定在弦轴箱内四个可调音的弦轴上,琴弓摩擦琴弦使之发声,声音通过附着在面板上的琴马传递到琴箱,琴马同时起支撑琴弦的作用。小提琴弓子的弓杆原先是向外凸弯的,18世纪后期以来改为凹弯的,以增大张力。
小提琴的制作颇具神秘色彩,一把名贵的小提琴价值连城,目前世界上最珍贵的小提琴当属..17—18世纪意大利克雷莫纳的阿马蒂、瓜尔内里和斯特拉迪瓦里制作的小提琴了。斯特拉迪瓦里是阿马蒂的学生,他对小提琴的设计和协调都趋于完美,后人无出其右者。他制作的小提琴无论音色还是外观都堪称真正的艺术品。斯特拉迪瓦里一生制作了一千一百多件乐器,存世的有六百余件,他成名后的作品在琴的内部刻有马耳他十字和双环圈住的姓名缩写..A.S.作为标记。
小提琴的定弦为..g—d1—a1—e2。17世纪还采用多种其他调音以便于演奏和弦。小提琴的音色柔美,近于人声,很富歌唱性,因此吸引了无数作曲家。早在..17世纪,小提琴便用作独奏乐器,小提琴的协奏曲出现于..年左右。小提琴是所有管弦乐队必不可少的正规乐器,分“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两个部分,以对应乐曲中较高和较低的两个声部。弦乐四重奏便用两把小提琴演奏。小提琴的音域为..g到..c4。
中提琴(Viola)
中提琴是提琴族系的中音乐器,定弦为..c—g1—d1—a1。中提琴的音质与小提琴、大提琴有显著的不同,最低弦的音色低沉,很有特色。中提琴与木管乐器的音色相近,甚至难以区分。中提琴的高音区比较局限,比不上小提琴或大提琴,音域大致与单簧管相同。17世纪初以来,中提琴一直是管弦乐队的常规组成部分,18世纪海顿发展弦乐四重奏后,中提琴正式进入室内乐队。中提琴的音域为..c到..c3。
大提琴(violoncello或..cello)
大提琴是提琴族系中的低音乐器,定弦为..C—G—d—a。持于演奏者的膝间演奏。17、18世纪还有五弦的大提琴。四弦大提琴也有像小提琴那样用其他定弦法的。现代所有管弦乐队都有大提琴声部,弦乐四重奏便有一把大提琴。大提琴发音宏伟、庄重,很适于演奏协奏曲。但在..17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大提琴仅限于演奏乐队和室内乐的低音线条,直到17世纪末才出现了大提琴的独奏音乐。18世纪大提琴常作为协奏曲、奏鸣曲和歌剧、清唱剧中的助奏声部。19、20世纪为大提琴写协奏曲的作曲家有舒曼、德沃夏克和埃尔加。大提琴的音域为..C到..a2。
低音提琴(doublebass或..contra—bass)
低音提琴也叫贝司,是最大且音最低的弓弦乐器。它的形制与提琴族系的其他成员不同,它是由倍低音维奥尔衍变而来的,斜肩就是其特征。早先的低音提琴为三根弦,现代的低音提琴一般为四根或五根弦。四弦低音提琴的定弦一般为E2—A2—D1—G1;五弦低音提琴的定弦为B3—E2—A2—D1—G1。低音提琴普遍用作管弦乐队乐器,偶尔用于室内乐,极少用作协奏曲的独奏乐器,在爵士乐队和舞厅乐队中,基本上用以拨奏。四弦低音提琴的音域为E2到G。
2.中国民族乐器(1)吹奏乐器中国民族乐器的吹奏乐器主要是竹、木制品。发音原理上很像西洋乐器的木管乐器,也分两种,即无簧的和有簧的。无簧的以笛和萧为代表,有簧的以唢呐和笙为代表。吹奏乐器的历史十分悠久,从考古出土的文物和文献记载看,估计有些已有一、两千年无重大变化了。中国地域宽广,历史久远,因此造成不同名称的乐器可能区别不大,而同名的乐器内部又可能种类繁多。目前大多数吹奏乐器尚处于较原始的阶段,没有变音装置,转调极为困难,经常要通过更换乐器来适应不同的调,然而随着文化的进步,许多吹奏乐器已经有了改革,比如笛子已有利用接管来改变基音,用加键来增加半音的了。虽然经改革的乐器在形制上尚无统一标准,但势必优胜劣汰,最终产生出公认的标准乐器。
笛
笛也叫笛子、竹笛、横笛,用竹子打通竹节后制成,一般有一个吹孔、一个笛膜孔、六个指孔,笛膜孔上贴以苇内薄膜或竹内薄膜,以扩大音量并使音色清脆明亮,但也有不开笛膜孔的,声音较为厚实、沉稳。笛的种类很多,各个时期及各个地方的形制亦不统一,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常为北方梆子戏曲伴奏的叫梆笛,声音高亢清脆;一种多用来伴奏昆曲的叫曲笛,较梆笛粗且长,声音较柔和圆润。笛多用于独奏、合奏和歌唱的伴奏,在民间乐队中常处于领奏地位,与西洋管弦乐队合作,笛往往能产生独特的效果。梆笛多为G调,曲笛多为D调。
箫
箫也叫洞箫、单管、竖吹,用竹子制成,竹节除顶上一个不打通外,其余的打通,然后在顶节与管身接合处开一半椭圆形吹孔,管身开六个指孔,最上面一个指孔开在后面,其余五个开在前面。箫的历史已千年以上,据认为唐宋时期的尺八是箫的前身。箫的音色圆润柔和,适于演奏缓慢悠长的曲调,常用于独奏。
唢呐
唢呐也叫喇叭,小唢呐也叫海笛。以锥形木质为管身,上端装苇哨,下端装铜质喇叭口,管身上开八个指孔,第七孔在后面。唢呐是中国民间极具特色的吹奏乐器,音色高亢响亮,使用很广,常用作独奏、合奏、戏曲伴奏,是民间吹打乐的必备乐器。常用的唢呐是D调的。
笙
笙的起源至少两千年以上了,是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战国初期曾侯乙的墓中就出土了与现代笙极相近的十四簧笙。现代笙的形制为金属笙
斗上插一组竹制笙管,右面留有供手指插入的缺口。簧片为铜制,吹吸均可发音。笙斗侧面接一金属管为吹嘴。现代常用的为十七簧笙,分高音笙和中音笙两种,中音笙比高音笙低八度。高音笙的音域为a1到d3中音笙的音域为a到d2。笙的音色饱满丰厚,常用于合奏、伴奏、独奏,(,)又是民间吹打乐的主要乐器之一。
管
管是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种吹奏乐器,前身是隋、唐盛行的筚篥。管为木制圆柱形,管身上开有八个指孔,前面七个,后面一个,与唢呐相类,管口插苇制哨子。管的声音高亢嘹亮,在北方管乐中常处于领奏地位,是吹歌的主要乐器。
(2)弹拨乐器弹拨乐器在中国民族乐器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所谓丝竹的“丝”即是指这类乐器,发音原理均为以手或义甲拨动两端固定的弦,使之振动发音。这类乐器分两种,一种是横式,即演奏时弦呈水平,如琴、筝等;另一种是竖式,演奏时弦呈垂直,如琵琶、三弦等。
琵琶
琵琶是我国主要的弹拨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于琵琶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说是秦代老百姓修长城时发明的娱乐乐器,另一说是汉朝时由西域传入中原,此外还有说今天的琵琶是上述两种乐器结合演变而成的。总之,今天的琵琶的形制大约是在唐、宋时就已固定下来了。现代琵琶为木制半梨形音箱,薄桐木板面,琴颈向后弯,琴杆与琴面上设六相二十四品,张四弦。弦初为丝质,现已普遍改用金属或尼龙混合弦了。琵琶音色清脆明亮,常用于歌唱、曲艺和歌舞的伴奏,也用于器乐合奏和独奏。现代四弦琵琶定弦为A—D—E—a。音域为A到e3。
柳琴
柳琴是苏北、鲁南一带常用的弹拨乐器,也叫柳叶琴。形状像琵琶而小,初为两弦到三弦七品至九品,经改革后,现多为四弦二十四品至二十八品。柳琴用拨子弹奏,原是柳琴戏的主要伴奏乐器,现在是民族乐队高音声部的重要乐器,有时也用于独奏。定弦为g—d1—g1—d2。音域为g到g4。
三弦
三弦是始于元代的弹拨乐器,在我国各地普遍流行。音箱近椭圆形,扁平,两面蒙蛇皮,琴杆为红木或其他硬木,无品,张三根弦,弦过去多用丝制成,现在常用尼龙制成。三弦演奏时使用骨制义甲拨弦。南方曲弦较小,多用来伴奏昆曲、弹词;北方书弦较大,多用来作说唱伴奏或戏曲伴奏。曲弦定弦为A—d—a,音域为A到a2;或定弦为da—d1,音域为d到d3。书弦定弦为G—d—g,音域为G到g2。
阮
阮创制于东汉,通称月琴。据说晋朝人阮咸擅长演奏这种乐器,所以又叫阮咸,显然今天称这种乐器为阮是阮咸的略称。阮为圆形音箱,面为桐木板,开有两个圆形音孔,一般为四弦十二品。有大、中、小三种形制。现在常用的是大阮和中阮,是民乐队重要的弹拨乐器。大阮定弦为C—G—d—a,音域为C到c1。中阮定弦为G—d—a—e1,音域为G到e3。
月琴
月琴为g—d1—g1—d2,音域为g到c4。
筝
筝是极为古老的弹拨乐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当时是在秦地流行,所以古代文献上叫它做“秦筝”。筝的琴体是用整块桐木雕成,底部平坦,有两个音孔,叫做“越”。筝面为弧形,面上张有琴弦,弦下撑以“雁柱”,像琴马,移动雁柱可以调整音高。现代的筝有十六弦的和二十一弦的两种。演奏时一般是左手按弦,右手弹弦。筝的音色清越激昂,适于独奏。
(3)打弦乐器打弦乐器是靠物体击打琴弦发声的乐器,目前主要指扬琴。
扬琴
扬琴也叫洋琴、打琴,是明、清时期从中东经海上传入我国的,开始在广东沿海一带流行,后来逐渐流行到各地。扬琴是广东音乐的主要乐器之一,适于器乐合奏和独奏。扬琴琴体呈梯形,左右两边安装弦轴,琴弦为金属制,固定在弦轴上,弦轴转动可调节弦的张紧度,以改变音高。演奏时是用两支琴竹敲击琴弦,也可以用琴竹拨奏或刮奏。经过多年的沿革,扬琴的种类很多,目前民乐队常用的扬琴主要有两码条十音柱扬琴、三码条变音扬琴和四码条变音扬琴,音域可达三至四个八度。另外还有一种改革的大扬琴,采用了多种技术,设有制音装置,按十二平均律调弦,便于转调,音域有四个八度,是较高级的乐器。
(4)拉弦乐器拉弦乐器出现的时间较晚,主要是指胡琴一类的乐器。这类乐器通常被认为是汉以后由北方少数民族传入中原的,据说这类乐器的前身是一种用竹片拉奏的叫做“奚琴”的乐器。这类乐器因年代、地区的不同而有繁多的种类,但无论外形、演奏方法或发音原理,都十分相近。事实上,时至今日,这类乐器仍在不断地改革,或者说是在不断地增加新的品种。拉弦乐器是马尾弓毛与琴弦摩擦,琴弦振动通过共鸣体而发声的,因此发音连续、绵长,也更富有歌唱性。拉弦乐器一般都没有品位,可以奏出变音和滑音,表现力非常丰富。
二胡
二胡是全国各地普遍流行的乐器,也叫“胡琴”或“南胡”,由一个竹制或木制的琴筒、一根硬木琴杆和琴轸组成。琴筒有圆形、六角形、八角形多种,琴筒的一端蒙蟒皮,另一端置雕花音窗。琴杆的上端是一个弯形的琴头,琴头下面装有两个菊花形硬木琴轸,上边一个张里弦,下边一个张外弦,竹弓的弓毛夹在两根琴弦之间。琴弦过去多用蚕丝制成,现在已改用金属制作。二胡音色柔美,表现力丰富,是民族乐队重要的乐器,长于演奏细腻的抒情曲调,有人声之美。二胡普遍采用五度定弦,偶尔也有四度定弦的,五度定弦为d1—a1,音域为d1到d4。
高胡
高胡与二胡的外形非常接近,是著名的广东音乐演奏家吕文成(~)创制的乐器。他在传统二胡的基础上,将外弦由丝弦改钢弦,定弦比二胡高四度或五度,演奏时用两膝夹住琴筒拉奏。高胡的音色与二胡有所区别,它的音色更加秀丽明亮,富有特点,是广东音乐中主要的乐器,在大型民族乐队中,高胡常用作高音弦乐器。高胡的定弦在一般民族乐队为a1—e2,在广东音乐中为g1—d2,音域为a1到e4。
革胡
革胡是新近出现的低音拉弦乐器,它是本世纪五十年代由杨雨森根据二胡和其他一些拉弦乐器的特点发明的。革胡有四根弦,弓与琴弦分开。革胡与其他拉弦乐器不同的是它有一套巧妙的振动传递系统,琴弦由铲状琴马支撑,琴筒下方装有可伸缩的支柱,马冠有琴弦沟以撑弦,钢制马轴通过琴筒一侧的长方形穿孔进入筒内,孔的两侧有马轴架支持马轴。马脚与六足形音柱连接,音柱的另一端公布于皮膜的中心。当琴弦振动时,振动力通过马轴,使马足的振动通过六支音柱脚传于皮膜。革胡的音色低沉、浑厚,是民族乐队中的低音乐器。革胡的定弦为:C—G—d—a,音域为C到e3。
板胡
板胡也叫梆胡、胡呼、梆子胡、大弦等。板胡和二胡有些相似,但琴筒是近似球形的,用椰壳或硬木制成,琴筒上蒙桐木板,所以叫板胡。板胡的琴杆较粗,是用硬木料制作的,琴杆上凿有弦轴箱,张两根琴弦,弓毛夹在两根弦中间拉奏。琴弦过去是生丝的,现在多用金属弦了。板胡是中国北方多种戏曲和曲艺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它的音色高亢、明亮、坚实,非常有特点。板胡有高音板胡、中音板胡和低音板胡几种,民乐队常用高音板胡和低音板胡。板胡可四度定弦或五度定弦,高音板胡的定弦为d2—a2,音域为d2到d4。
京胡
京胡俗称胡琴儿,是京剧、汉剧的主要伴奏乐器,大约清代乾隆年间产生。京胡的琴筒和琴杆为竹制,菊花形琴轸用硬木制,琴筒蒙蛇皮,张两根丝弦或金属弦,琴马竹制,也有人用折断的火柴棍作琴马,音色更加脆响。京胡除用于戏曲伴奏外,偶然也用于独奏,京胡的音色高亮,穿透力强。京胡定弦里、外弦相差五度,往往是根据唱腔的需要来决定高低,采用首调唱名。过去的琴师在定弦时有意将里弦定得稍稍低一些,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现在大都不采用这样的定弦了。京胡的音域较窄,在给戏曲伴奏时常有“高拉低唱”或“低拉高唱”的情形,形成独特的托腔风格。
马头琴
马头琴是蒙古族的拉弦乐器,相传在成吉思汗时代就已经有了。马头琴的琴杆是用硬木制成的,琴杆上端雕有一只马头,因此叫马头琴。音箱用松木制作,呈梯形,两面蒙马皮,马皮上绘有美丽的图案,张两根弦,琴弦用马尾制成,与胡琴不同的是,琴弓不是夹在两根弦的中间,而是在外面拉奏,因此可以奏双音。近年来出现了改良马头琴,用尼龙弦代替马尾弦,扩大了音箱的尺寸,采用大提琴弓等,改良后的马头琴,音量比传统马头琴的音量大,而且音色更加明亮。马头琴在演奏时左手既可以按弦,也可以用指甲顶弦,以获得不同的音色。马头琴经常用于独奏或民歌和说唱的伴奏,也用于合奏,音色近于人声,柔美圆润,擅长表现抒情、和缓的曲调。马头琴的定弦外弦比内弦低,传统马头琴定弦为e—a,音域为c到c2;改良马头琴定弦为a—d1,音域为a到f3。
(5)打击乐器中国民族打击乐器种类繁多,历史也很悠久,分类大都以发音部分的制作材料为要素,主要分为金、竹木、革、石等。金类是指用铜等金属制作的打击乐器,如锣、钹、钟、铃等;竹木类是指用竹或木制作的打击乐器,如梆、板、木鱼等;革类是指蒙有皮革的各种鼓,如堂鼓、缸鼓、单皮等;石类是指用玉石制作的磬一类的乐器。中国民族打击乐器中分有固定音高的和无固定音高的,有固定音高的如定音缸鼓、云锣、编钟、编磬等;无固定音高的如钹、梆、板鼓、拍板、大锣等。
中国民族打击乐器的表现一般比较强烈,发音响亮,穿透力强,既可以作为节奏乐器,也可以作为独立演奏的乐器。在西洋管弦乐队中也有时用到中国民族打击乐器,比如大锣已经是一些西洋管弦乐队的常规乐器了。
堂鼓
堂鼓也叫大鼓,鼓框木制,两面蒙牛皮,鼓框上有四个铜环,吊在木架上,用双木槌击奏。堂鼓鼓面较大,击打不同的部位能产生不同的音色。敲击鼓心发音低,敲击鼓边发音高。堂鼓是节奏性乐器,无固定音高,力度变化很大,在乐队里可获得烘托气氛的效果,在没有指挥时,堂鼓演奏者常担负起乐队指挥的职责,掌握演奏的情绪表达、力度、速度等。
缸鼓
缸鼓也叫花盆鼓,鼓框木制,鼓身上大下小,两面蒙牛皮,形似花盆。缸鼓用双木槌击奏。缸鼓在乐队中的作用与堂鼓相似,但声音比堂鼓柔和,广泛用于民间器乐合奏或戏曲伴奏。解放以后,又创制了定音缸鼓,定音缸鼓是在传统缸鼓的基础之上吸取西洋定音鼓的一些特点形成的。定音缸鼓鼓框用金属制,也有用木制或玻璃钢制的,鼓框周围装有八副螺丝,用来调节鼓面张力,以改变音高,鼓身放在一个可以旋转的铁架上,转动鼓身可以微调音高。在铁架下方还有变音踏板,也用来调整音高。定音缸鼓一般为大、中、小三只一套,一套定音缸鼓的音域为G到e。
排鼓
排鼓是根据民间的中型堂鼓和腰鼓创制的,由五个或六个组成一套,鼓身用木制,两面蒙皮,两面蒙皮的面积一样,但内径不同,因此可以发出不同音高的音。鼓身固定在特制的鼓架上,可以上下调节高度,也可以翻转,鼓面有调音装置。排鼓音响丰富,适于表现热烈、欢快的气氛,多用于较大型的器乐合奏。
板鼓
板鼓也叫单皮,这是因为板鼓是一面蒙皮的,板鼓的鼓框用坚实的木料制作,鼓框的内壁呈喇叭形,鼓面中间部分稍凸起,叫鼓心。板鼓用两根竹制的鼓签击奏,可采用双打、单打、闷打等多种演奏技巧,敲击鼓的不同部位可产生不同的音色。板鼓的音色脆响,主要用于戏剧伴奏,在戏剧伴奏中,板鼓的演奏者叫做“鼓佬”,相当于乐队的指挥,在乐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达卜也可写成达甫,是新疆维吾尔族打击乐器。汉语称之为手鼓。在敦煌公元四世纪到六世纪的北魏时期壁画中就有达卜的形象。达卜的鼓框为木制的圆框,一面蒙羊皮或蟒皮,沿鼓框内壁钉有一圈小铁环。演奏时两手执鼓边,左右手指交替拍击鼓面,或摇动鼓身振响铁环。达卜的发音清脆、响亮,声音力度变化幅度大,技巧丰富,很有民族特色。在维吾尔族乐队中,达卜经常作为领奏乐器。
大锣
大锣是中国最有特色的民族乐器之一,是用黄铜锤制的圆形薄片,一面边翻起,边上打有两个小孔,用来系绳。大锣的形制在各地有所不同,一般直径30多公分。大锣用包有布的软槌击奏,演奏时一手提锣,另一手执槌击锣心或靠近锣边的部分以求得不同的音色。击锣心时的发音较低,击近锣边时的发音较高且发哑。大锣的声音粗犷、宏亮,余音长,多用于器乐合奏或戏曲伴奏。
深波锣
深波锣也叫高边大锣,是用于潮州音乐和潮剧伴奏的打击乐器。深波锣的尺寸较大,大的可达80公分,锣边宽10到15公分,重量达10公斤左右,需悬挂在架子上才能演奏。深波锣在演奏时用碎布扎成的软槌敲击,音色淳厚、低沉,余音长,用在潮洲大锣鼓中时,深波锣担任基础声部。
小锣
小锣是戏剧伴奏中不可缺少的打击乐器,也叫京小锣。小锣为铜制,直径约22公分,中心稍凸起。演奏时用左手指支在锣内缘,右手以一薄木片敲击。小锣的音色柔和、清澈,余音婉转,在戏剧伴奏中起衬托和加强效果的作用。
云锣
云锣在元代已经有了,直到今天云锣的样子和当年仍没有多大的区别,云锣是由一些铜制的小锣按声音高低排列而成,用细绳悬挂在一个木架上,每个小锣用三条细绳,有的云锣木架下方有一个供手持的柄。每架云锣的小锣悬挂数目不一,常见的为十个,但也有多至二、三十个的,经改革后的云锣,小锣的数目已增加到三十八个。云锣在演奏时用一个或两个小木槌敲击小锣,小槌分软、硬两种,硬槌敲击的声音响亮、清脆;软槌敲击的声音柔和、含蓄。在演奏行乐时,使用木架下方有柄的,一手持云锣柄另一手击奏;演奏坐乐时,使用无柄的云锣,云锣架固定在桌子上,用双手执双槌击奏。云锣可奏出旋律,也可作为节奏乐器,主要用在民族乐器的器乐合奏中。
钹
钹也叫镲,是南北朝时期由印度传入中国的打击乐器,钹为铜制圆盘形,中间凸起,中心有孔,系以绸带,供手持。每副两片,互相碰击发声。大钹直径30至35公分,小钹直径12至17公分。钹有多种击奏手法,有双击、磨击、闷击等,大钹也可以用鼓槌单击。大钹声音亮,小钹声音清脆。钹多用于器乐合奏,戏曲和民间歌舞如秧歌的伴奏。
拍板
拍板也称檀板或绰板,唐朝就已经有了,当时的拍板由九块或六块长方形木板组成,双手合击发音。现代的拍板一般由三块紫檀或黄杨等硬质木料制作的长方形木板组成,两块板以细丝弦扎成一体,再用布带与另一块板连结,演奏时一手执单片板,通过手的摇动使两组板相碰击。拍板发音脆响,是节奏性乐器,常出现在节奏强拍上,节奏强拍被称为“板”即由此而来。拍板用于戏曲伴奏和器乐合奏,一般由演奏板鼓的鼓佬兼奏拍板。
这里是声学楼
ock
北京医院皮肤科治疗白癜风白癜风中医医院